Keystone 科石公司官方博客

携手并进,共创价值

杨冰:战略分解,穿过创新焦虑这片海

 

战略是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导向。战略要回答去哪儿、打哪儿的问题。战略解码则是回答如何去、如何打赢的问题。

年终战略会,形态各异,虚虚实实。特别在近两年,很多企业因为环境的不确定而对制定和分解战略愈发重视,也因不确定而对制定战略的意义感到怀疑、无奈或彷徨。

该不该制定战略?

有的公司说,我们的战略每个月调整一次,所以时时都在定战略。这类公司要么没有理解什么是战略,要么就是连要做什么都还没弄清楚的小微企业或濒死边缘的企业,从“活下去”的角度看,随时调整战略,确实没什么问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

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创造客户,以客户为中心,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导向不会变化。有生命力的企业企业始终在关注:什么是不变的?我最擅长什么?如何赚钱并持续的赚钱?如何超越自我并赢得竞争,打造独特组织能力,并保持这种核心。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新像以前那样,制定两至三年,甚至三到五年战略。

在思索、设计并分解战略的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有两股力量决定战略方针的制定,一是从未来到现在,未来在哪里?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加紧创新,敏捷迭代。二是从过去到当下,顺势而为,发挥优势,追求极致,夯实管理。

仰望星空与面向现实,关键是如何取得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当下,当年度,当期的战略目标。

在实践中,有两不同的策略,分别都获得了成功。

一是重在面向现实,一定程度上仰望星空。

由外而内开展一定程度上的业务创新,聚焦“主航道”,种好“一棵树”。同时强化业务设计的先进性和资源的进步性,提升组织能力,设定具有前瞻性的年度目标。

与此同时,至关重要的是,需要由内而外驱动组织变革与人才发展。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因为组织和人,都是有惯性和惰性的,需要对抗他。华为说:”要用熵减和持续开放激发个体创造力”,就是希望通过持续激发组织活力和个体活力,来对抗组织惰性和个人的懈怠。这个过程,对管理的要求高,需要勇气,并且会经历痛苦,

什么样的企业这么做?一没钱,二没人,三怕输,四还只能靠自己。

其实适用于绝大多数。

任正非在2018年初内部讲话时说:“聚焦主航道。坚决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不仅因为我们没这么多钱,也因为我们管理不好这么多拖油瓶。面对差异化的业务与人群,我们是要采用差异化的政策和管理方法,但差异化首先要从单一业务有效管理这一坚实的基础出发。”

二是追逐创新,面向未来。

确保存量,争取增量。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战略生态化,产业链一体化,业务设计多元化,孕育黑土地,争取多种树。

与此同时,组织形式平台化,组织管理有机化,推动内部裂变,与存量分隔开,创造独立新业务板块。

最著名的,就是Google的双CEO制,一位管现在,管存量,确保正常,一位管未来(Google X),创新、试错,确保领先。

阿里和腾讯的做法是内部孵化新业务,外部收割新公司,多产业覆盖,打造无孔不入的战略生态。

什么样的企业这么做呢?如你所想,一有钱,或有别人出钱,二有人有品牌,好的人才趋之若鹜。三是规模大到不会输所以也就不怕输,

该如何做出选择?

关键在于创始人和高层决策团队。

创始人往往有两大痛苦:战略制定时的孤独感,战略落地时的挫败感。

始终在仰望星空,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不痛苦才怪。

这个如何选择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管理和人才。

回到刚提到的“大多数”,你不是业内巨头、头部企业、投资公司或资本大鳄。那么战略制定,既要老实点,也不能太老实,但终究还是要老实点。

如何做呢?以下观点可能仅适用于刚提到的“大多数”。

我们需要重新理解环境的不确定性、战略的敏捷性和业务创新,战略或组织每月每季度都在变,可以理解,但要正确看待,核心是在存量业务、客户的基础上,是否具备这种创新的能力、实力,而不是创新本身,保持不败,而后取胜,守正而后出奇。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曾国藩打败太平军,靠的是“结硬寨,打呆仗”。曾是一个爱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的事情。因为胜利果实从来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

美团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

华为今天做到一千亿美金,任正非仍然在说,华为没那么多钱,也没有“伟大的战略”,只有踏踏实实的干。

很多人因为创新不足而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没有定力。的确,聚焦客户价值的创新很有意义,也是企业发展前行的动力。但我们要打造的,是创新的实力,而不是过度追求创新本身。包括业务的聚焦与组合设计、业务发展的时机与节奏,组织结构的创新,人才的获取和发展,规避风险的能力,危机预案等等。

战略的事情,不能因为不确定而不去确定。

靠意愿、运气、破釜沉舟的勇气并不能取得胜利,反倒有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一笔广告、一次合作、一次组织变革、一套合伙人办法可能会快速见效,也可能会无疾而终。战略主题中,突破类、改善类和效率类主题,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维度应取得一定均衡,又不失聚焦,企业这艘大船才能稳健前行。

所以无论是战争、商业还是个人层面,道理是一样的,想要走出困境或取得胜利,靠创新,也靠耐心,胜利往往不是突发性地、奇迹般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擅长且应该做的事,当时机来临时,一切都会有所改变。

Comments are currently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