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离职率分析怎么做?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最常见到的一个分析场景——离职率分析。
我认为首先有这样几个要点:
1、不仅要呈现现象,而且要发现问题。
2、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阐明原因。
3、前两点似乎很简单,但真问题和真原因是重点,特别是真因、根因。
4、寻找根因的过程,就是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
5、寻找根因需要拿到足够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敬业度、薪资竞争力、加班时长等。
6、关联分析,特别是相关性分析,才能做到最全面的归因分析。
7、需要和业务负责人沟通,很多时候,他是最了解真相的人,也是促进留任的关键责任人。
8、离职率分析是一个专题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或者指标,要按照“空、雨、伞”的逻辑,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讲一个故事,画一个闭环。
9、可以面向部分岗位,点状开展离职预测,或者未必要去强调做离职预测,预测之后离职挽留概率如果不高,也就是说如何预测之后无法改变,预测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10、强调关键人才留任,创造未来比预测未来、呈现现象更有价值。
具体的步骤是:
1、从展示宏观离职率开始,对比外部、竞争对手或内部标杆,展示整体状况。
2、细分颗粒度,按照组织单元、分类分层(不同管理层级、不同部门)、人才特征(如高绩效、高潜力、青年干部)、人员信息(如年龄、学历、工龄等)快速展示,并找出差异性、异常值。
3、面向特定对象,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如“发现研发人才离职率最高”之后,则主攻研发人才离职问题。
4、进一步细分时间、对象,找出离职人员的显性行为特征,如什么时候是离职高峰(如发现普遍四季度离职),哪些人(如发现P6-P8的人离职率相对最高)。
5、查找离职面谈记录中记载的离职原因,当然,可信度很有限,但可以观察,之后,进一步主客观两条线来分析。
6、所谓主观,就是通过访谈上级和已离职人员,快速合并同类项,找关键成因。
7、所谓客观,就是拿关键数据或指标出来,比如研发人员敬业度偏低,哪些维度得分低?研发人员离职面谈中很多人提到个人发展原因,那么实际的晋升率和成长速度如何?研发人员认为工作与生活无法平衡,那么他们加班时间到底如何?加班原因又是什么?结果加班原因是工作任务分配问题和内部协同问题?为什么会有协同问题?深究之后发现是内部组织结构、项目管理或人才结构问题。这是一个找真因、找真凶的过程。当然,一定仍然有其局限性,持续动态跟踪或者多次展开分析,不论是分析报告,还是实际痛点,总会越来越明朗起来。
8、制定改善方案,和人力资源管理层以及业务侧沟通、验证、确认,完成行动计划和内部分工。
9、最后,呼应上文,留任分析比离职分析更有意义,重要不紧急。面向关键人才,调研、收集人才留任要素,推导出关键留任行为,明确干系人,制定关键人才留任计划,比事后做离职分析更有意义。
- 上一篇:为什么今天要更加关注人效?
- 下一篇:改善人效分析,驱动人效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