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员工薪酬模式如何体现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分配
小编说:在近期一个有关薪酬激励新视角的直播分享互动环节中,有HR向主讲人杨冰老师提出了若干关于薪酬结构设计的问题,科石小编整理摘录相关精彩内容,期待有更多的HR小伙伴一起学习和讨论。
Q:如何做非业务类人员,也就是说后台职能人员的固定与浮动薪酬设定。
非业务人员薪酬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后台职能人员的薪酬激励,这是一个既传统又现实的问题。
你不能从传统的薪酬设计逻辑来看。传统薪酬设计逻辑的角度肯定是要做岗位评估、做岗位等级,然后固定工资再加上绩效奖金。固定工资与绩效奖金是75%比25%,然后绩效奖金可以乘1.2乘以1.5系数,最多再设计一些专项奖金……这套逻辑当然没错,你能设计一套四平八稳的薪酬体系。
那么,我们如果是从刚刚讲的战略视角,请问后台职能部门面向我们未来的公司战略主题、未来的业务目标,它所对应的事业部、区域市场是不是有分工?还是完全整体性的?如果有横向、有组织、有分工的话,原则上来讲它的奖金某种上跟这个横向的组织运行线就要有挂钩,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站在财务视角的角度,公司业绩的增长是如何向前-中-后道去传递的?前道叫作战单元,中道叫作战平台,后道叫管理平台。公司业绩增长了,前道的奖金包跟中道奖金包,它中间的比例系数怎么样的?前、中道的奖金包是如何影响后道的奖金包的?如何让我们的管理团队的奖金基数不是一个按照固定工资的比例折出来的,而是向市场要增量,跟前、中道的奖金包是保持一致的?这个时候的中、后道一定有一个巨大的驱动力。
我们要去驱动业务,我们要去驱动中道的一个效能。过去,这种方式你可以理解为是激进的,但在这两年不是的。
管理团队、Supporting部门同样要有业务视角,不是说一套稳定的体系了。业绩好的时候可以向市场多拿钱,后道部门同样可以拿高工资啊。凭什么公司业务好的时候只有前到的奖金增长很多,然后职能部门的最多是基于你的绩效,奖金就是乘1.5,还是优秀的。凭什么是这样,对不对?所以要建立起前、中、后道的奖金包的协同联动。这是我现在讲的第二个观点。
第三个观点,公司的战略主题所对应的一些关键事项,对于中、后道,特别是后道来说,你有没有参与一些专项的项目组,这个专项的项目组背后对应的一些奖金。不管是创新的、降本的、增效的等等,提人效的这些能不能分配过来?
总结一下,后道部门固定工资没什么花头,本质上就是奖金和激励模式上怎么样促进公司的战略调整?怎么样对应前中后道的协同联动?怎么样确保这个奖金包和公司整个的业绩增长是保持一致的?我觉得可以从这几点上去思考一下。
Q:薪酬结构设计上如何跟员工的绩效有一个强关联的挂钩?
你创造什么价值,所以你收获什么价值,所谓的“力出一孔”和“利出一孔”。所以这个绩效你不要把它理解为叫绩效指标,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价值创造。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上升到叫你如何让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跟他的薪酬结构建立联动。
好,我们问题明确了。问题明确之后的话,比如说首先把员工进行分类,销售的、研发的、生产的、职能的等等,或者说高层的、中层的……分层分类之后接下来去思考不同类型的员工他到底他创造什么价值?比如说销售,销售里面分了市场、销售跟销售管理,市场创造什么价值?销售创造什么价值?销售管理创造什么价值?
市场创造价值是引流,要提升公司品牌的声量,要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们等等,你把这个描述出来。你把这个部门或者这个团队创造的价值用一句话来提炼出来,这件事蛮重要的。
举个例子,比如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到底创造什么价值?你只是六大模块的服务价值,还是你能够帮业务解题的价值,还是你能站在公司战略角度那个价值?华为把人力资源的价值分成三层,叫基础的兜底层、业务的功能层跟公司的战略层。你不同层面的价值决定了你的人力资源部的整个薪资结构设置就是不一样的。
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矩阵了,注意这个表,讲的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横向是薪酬结构的项目,纵向是分类分层的岗位,这个薪酬结构每一项到底激励的是什么?基本工资激励的是员工的职位等级,绩效奖金激励的是员工的绩效指标,然后奋斗激励的是员工的额外价值创造。提成奖金激励的是什么,超额激励又激励的是什么……要把这个激励的导向写清楚。接下来纵向,纵向是不同类型的岗位。我刚刚不是讲了吗,市场创造什么价值,销售创造什么价值,销售管理创造什么价值,这个时候纵向指的是不同岗位创造什么价值。横向指的是薪酬结构,每一个结构它分配什么价值,是分配的理念。纵向是价值创造的理念,横向是价值分配的理念,这样就形成一个矩阵,在矩阵里面打勾。注意它不仅仅是薪酬结构矩阵,他是在薪酬结构的矩阵里面横向加了一行、纵向加了一列,然后写清楚创造什么价值、分配什么价值、导向是不是一致的。这样的话可以减少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分配的冗余,让我们的人工成本结构的有效性从而能够得到提升,薪酬结构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