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石观点

效能竞争时代,如何考核领导力?



领导力如何评价?建领导力模型?搞人才评鉴?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业务侧认可评鉴的前提是认可模型,认可模型的前提是认可建模逻辑,加上亲自参与和深度共识。
 
扪心自问,你家的领导力模型和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业务老大们理解吗?认同吗?有感觉吗?
 
包括这些评鉴方法,一揽子的经典方法,且不说开展的时间成本,对于过程和工具,大家理解、接受吗?
 
这其实是一个普遍问题。那么,如何更加有效、轻便的考核中高阶管理层的领导力?
 

回到领导力的本质。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打胜仗?领导力就是带领团队打胜仗?
都不够准确。谁都带团队,谁都有可能打胜仗。领导者自己能力强也有可能打胜仗。
领导力,是因为团队,所以打胜仗。
 
因此,领导力的本质是因人成事,还有后半句叫组织向前。

 
领导力的本质是这八个字叫因人成事,组织向前。
 
因为团队管理的好——排兵布阵、兵马粮草、点兵点将、论功行赏,才能打必赢之仗,才能打赢更大的仗。   
 
这叫因人成事。
 
打胜仗同时还能将能人、牛人、强个体的能力沉淀为组织能力。以至于团队中有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和复制这种能力,持续打胜仗。
 
这叫组织向前。
 
那么,如果想明白了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接下来如何证明这个团队是有战斗力的,如何证明团队是不断的进步的,战斗力是强的,是有效能有产出的?


一个思路是,重点看人效指标。

因为人效不等于人头数,人效不等于人少,人效等于战斗力,人效等于绩效实现的能力和效率。
 
上海有一家知名的民营科技公司,CEO问我,杨老师,现在的重点是干部的领导力,过去都是因为技术强提上来的,但现在问题很大。我们定了一些导向,比如管理层的关键任务、关键能力。但是评价起来很有难度。
 
按照顾问团队对这家企业当前发展阶段的了解,我们的建议就是:领导力=团队战斗力=团队人效。
 
人效表现好,说明领导力强,弱化、轻量化领导力考核,转向对团队管理效能结果的评价,简单直接。
 
领导力强,领导者可以从管理条线上获得更大的机会和承担更多管理责任。
 
人效辅导到了推动落地阶段,人力资源部在顾问的帮助下,也经过高层领导的最终确认。我们有这么一句话,面向所有的业务老大、部门负责人,我们发出了一个原则,叫“无法证明人效,总包就不增长”。
 
这个总包,指的是人工成本总包。   
 
因为人效代表人均产出,总包代表员工收入和个人回报。
 
同理,如果是正向去讲的话,人效提升越快,表现良好的话,人均收入就会得到高增长。
 
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三高”的结果:高绩效、高人效、高收入。
 
高收入,建立在高绩效和高人效的基础上。
 
这是一个思考的角度,它不代表说所有公司都可以适用。

 
很多企业问,杨老师,人力资源负责人如何影响业务端?包括企业高层、董事长,总经理如何向下推人效?
 
我说很简单,因为人效其实是有点反人性的,部门负责人他们的这个本能是反对人效的,最好不要考核我人效,考核绩效就行了。
 
所以的话,必须要用一些手段才可以。那什么手段最有效?两个手段最有效。我的建议是要么恐吓,要么诱惑。
 
这两个词用的比较激进一些。
 
如何影响业务老大们主动自驱的关注人效?要么恐吓,要么诱惑。
 
无法证明人效,总包就不增长,这就是一个恐吓的手段。
 
什么叫诱惑?人效提升的高,明年调薪比例高,明年奖金多发,管理者领导力强,被认可,得晋升。
 
这些都是外部的典型做法。